南部有座氣勢宏偉的高屏斜張橋,現在北部也有一座堪與之媲美的斜張橋,這座橋坐落於新北市,故名新北大橋。
新北大橋不只可行汽機車,同時也是自行車道,在二重疏洪道這端,有一入口引道,方便單車騎士上下橋。
上了引道之後,接上之字型牽引道,大約有六、七層樓高,每層的坡度都有點陡,上下橋最好以人牽引車,確保安全。
人車爬上頂端,自行車道自此在眼前展開,車道卻分有左右二邊,分別通往二個不同方向。
初來乍到,摸不著頭緒,到底要往哪個方向去才好呢?
這畢竟不是什麼人生面臨抉擇的難題,隨性挑個方向儘管前進就是了!
橋上雙向各配置三線汽車道、機車道、自行車道,與凌空穿越的台64快速道路一起平行延伸。
從橋上俯望橋下,只見鐵皮屋工廠密集林立,似乎沒什麼風景可言。
不要嫌棄這些鐵皮屋醜陋,它們是創造台灣經濟命脈的先鋒部隊,國庫主要收入來源有一半以上是仰賴這些中小企業。
再換個角度看,一道水泥堤防將住宅區和非住宅區分隔開來,環河快速道路像條遊龍從這頭竄到那頭。
堤防外面是草地綠油油的景觀河濱公園,垃圾收集站卻破壞了美麗的景觀。
垃圾是人們製造出來的,不管它有多不堪入目,它都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部份,想避也避不開,只是我不禁要問:處理垃圾一定要這麼「赤裸裸」、沒有更好的方法嗎?
外子提醒我,少有人跡到達的堤外,本來是十分隱密的地方,在那裡處理垃圾「神不知鬼不覺」,不料新橋新道路的開通,意外暴露那些不為人知的真相罷了!
掠過垃圾堆,把視線延伸過去,河濱公園緊鄰大漢溪,遠天近水綠地河岸,開始有倒吃甘蔗的好風光。
板橋與新莊隔著大漢溪對望--正確的說法是新店溪與大漢溪於江子翠河口會合,就像有很多從南部上來的新移民在新北市會合。
路邊突然出現「重翠橋」三個字,看得我霧煞煞,回去作了功課,才知道原來這一路行來不是新北大橋,而是新北環河快速道路的一部分。
新北大橋橫跨二重疏洪道,銜接重翠橋跨越大漢溪,聯結三重及板橋江子翠,還可透過線側環快系統到北市,十分便利。
交通越來越快速便利,節省下來的時間就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吧。
自重翠橋出口而下,不知可通往哪裡,姑且下去看看。
原來引道又銜接另一段自行車道,因為遇到橋的橫樑阻隔,順勢轉個彎。
這一段附著橋樑下方的自行車廊道真有意思,它讓人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一座橋的橋墩,如何抵抗水流無休無止的沖刷。
還有,一根根的橋墩是如何撐起一座橋的重量,以及如何構築一道天空底下的優美弧線。
出了陰暗且涼爽的車廊道,陽光大量傾洩而下,視線也豁然開朗,右前方的新北大橋一覽無遺。
慢騎慢行,河岸風光好。
河面的水流已經不單是大漢溪、新店溪,還混入了淡水河,三條溪流在新北大橋匯流。
101和新光大樓並排而立,這樣的畫面在台北市是不可能看見的,好像是王不見王永不相見,反而是與台北隔著一座忠孝橋的三重市,像個旁觀者將二座高樓清晰的看在眼底。
為了近距離觀賞新北大橋,沒有繼續往前,而是就此折返,回到一開始分左右二邊的車道上,往反方向行去,就到了橋的這一邊。
近看新北大橋,果然是巍然聳立,氣勢不凡!
引述官方說法:考量百年洪峰,新北大橋採單塔設計,不影響疏洪道水流,橋長1100公尺,橋塔高度134.75公尺,相當於40層大樓高度,在大台北排名為僅次於一○一大樓、新光大樓的第三高建築。
但從正面角度望去,比之新北大橋的宏偉,101和新光大樓相形渺小。
橋塔兩側各設置一座觀景平台,騎車騎累了,可歇息也可賞景。
橋下正對二重疏洪道運動公園,防洪防災兼運動休閒的功能,一舉數得。
回頭再看看大橋,橋身綿密而流暢的線條,彷彿流瀉著一種堅定的力量,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信賴感。
台灣致力於新橋的建設遠遠大於老舊橋樑的維護與改建,而「斜張橋」是近年築橋的趨勢。
新北大橋是台灣第八座斜張橋,這座新橋耗時四年多,耗資28億多萬元,官方說:
新北環河快速道路,起自三重龍門路,經新北大橋,可以前往新莊、中和、板橋等地,新北大橋將活絡新北市交通,經濟繁榮亦指日可待。
新北大橋通車後,成為新北市的地標,也是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的大禮物,廣大的用路人應該會很高興。
同時,我希望天空打開的這把桃花扇,也能夠成為台灣第八座祈福橋。
延伸閱讀:斜張橋的祈福
留言列表